红网时刻新闻7月1日讯(记者 杨淑华)文学,让我们体验多种人生,活出不同的味道;美酒,让我们品尝出人间百态,体验万种风情。文学与美酒,可以说是我们人生中不可错过的两次“遇见”,而当文学之光与武陵酱香相逢,一场关于“走神”的探索之旅就此展开。
6月30日,由湖南文艺出版社、芙蓉杂志社、新华书店和武陵酒联合主办的王跃文首部历史随笔集《走神》读书分享会在常德新华书店举行。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著名作家王跃文携新作《走神》,走进常德这座桃花源里的城市,与湖南的文学巨匠们一起分享创作心得;他们走进武陵酒厂,在酒香中感受文学魅力,在墨香中品味武陵酒的文化根魂,共同品味诗意般生活。
历史走神处,思想已入神
在墨香中品味武陵酒的文化根魂
读王跃文的小说,大都给人以深沉、深情的印象,无论是过去的《国画》《大清相国》,还是新近的《家山》,无论是写溆浦绵绵的乡土、宦海浮沉的幽深心境,还是浩大的大清历史,想象之中的那个作者,虽不至于苦吟,大约写作时也要正襟危坐,文思要浩渺深远,写到动情处,未免捶胸、掉泪。《走神》则不然。
在《走神》这部最新的历史散文集中,王跃文像是换了个人,笔触要轻巧很多,短幅的篇章,兴之所至,把阅读、写作时冒出的念头,铺展开来。幽默和讽刺的机锋于是闪现,调皮的文笔,灵气飞溅,显现出蓬蓬勃勃的思辨之趣。在书中,我们不难发现,多篇参考正史或野史杂文中,王跃文并没有教条式地让读者直面历史的厚重与深沉,而是用诙谐和调侃的笔锋,将历史故事剖析开来,告诉大家,你看,那一年有这么几个有趣的人发生了一件多么有趣的事。
王跃文说,“走神”并不是一种缺陷,而是一种优势,它代表了人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在文学创作中,“走神”让他能够跳出常规的思维模式,以独特的视角去观察和解读世界。这种“走神”的精神,也体现在他的作品中,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深刻的哲思和独特的魅力。湖南师范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魏剑美在分享会现场评价道:“《走神》看似嬉笑怒骂,实则蕴含着强大的力量。我们当下流量时代,很多人发表着自己的观点,但王跃文的坚持和坚守是一个时代的思想与精神资源,具有深远的意义。”
这种“走神”的精神,体现在酒里,便是“不同更加美好。”武陵师从茅台,但没有全盘照搬。在遵从传统大曲酱香的“四高三长”与“12987工艺”的基础上,武陵酱酒在酿造系统的每一个关键点都做了适应性改良,最终成就了“名贵焦香、纯净柔和、体感轻松、健康优雅”的独特风格。在中国酒业,绝大多数酱酒产品以风格无限接近于茅台酒为荣,但武陵却和而不同,强调自身差异化,由此形成了“同门两派”的酒业奇观。这种“和而不同”除了考虑常德产区的实际地理因素外,更有刻到武陵人骨子里的“既要学,又不跟,更要创”的“走神”精神。
通过武陵酒,到达桃花源
在酒香中实现文学与酒的双向漫游
分享会上,王跃文从古代诗经讲起,“君子有酒,酌言尝之;君子有酒,酌言献之;君子有酒,酌言酢之;君子有酒,酌言酬之。”他多次提及了陶渊明与其名篇《桃花源记》,并表达了对常德这片土地的热爱与敬仰。他说:“陶渊明与酒有着不解之缘,他流传下来的与酒相关的诗篇就有20首之多。而‘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这句诗,正是我所钟爱的。常德作为《桃花源记》的原型地,自古土地肥沃,酿造历史悠久,正可谓‘一杯武陵,四海同春’。”
自古以来,酒就是文人墨客的好友,以酒为意象、符号、题材的文学作品更是不计其数。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湖南文学》主编沈念表示:“白酒自古就是中国国酒,不仅是一种交际媒介,更是激发灵感的源泉。今天实地了解武陵酒后,知道了它有着桃花源原型地的强大文化背景,以后更加有信心向外界、向朋友们去推介我们湖南人自己的美酒。”
如果心有美好的追求,那么也应有关于美好的实践。湖南第一师范文学院教授龙永干认为,每个人心中都向往着一个理想世界,一个精神自由的世界,但在正常情况下,人又是理性的。以酒为媒介,可以解开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束缚,达到一种空灵的境界,在这个时候的创造力会有无限可能。
近几年,随着武陵酒文化战略的持续升维,实现与文学的双向漫游也开始成为武陵酒更明确的前行目标。在读书分享会之前,王跃文一行还参观了武陵酒厂。他们深入了解了武陵酒的酿造工艺和酒的文化底蕴。湖南诗歌学会副会长、著名诗人张战在现场更是灵感突现,她以武陵上酱酒瓶上的小孔为引子,巧妙地诠释了“通过武陵酒,到达桃花源”的意境。这一灵性而又睿智的表述赢得了现场嘉宾阵阵掌声。
文以载道,心向美好
武陵酒IP矩阵再添新物种
作为中国独有的酒类,作为无数文人墨客的“灵感缪斯”,白酒自诞生起就与中国文化形成了紧密的捆绑。这种捆绑或许源于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家是文字的酿酒师,他们把方块字、标点、符号这些古老的食材,分拣、搅拌、蒸煮,装进纸里;就像酒鬼酒的酿酒大师们,把高粱、小麦、玉米、大米、糯米这些原汁原味的五谷投入发酵池,然后在窖池边耐心等待,渴盼那酱香悠长的味道。
酒文化孕育文化酒,但文化酒却不止于酒文化。读书分享会上,有嘉宾表示,如今酒都在与文学做联动,但其实文化酒不好做。因为它不仅考验酒企的战略定力,也离不开酒企对执行的全方位考量。只有与消费者产生有效连接,才能确保文化酒不是空有其表。这一点,他认为,武陵酒做得不错。
作为中国十七大最年轻的名酒、中国三大酱香名酒之一。武陵酒,在诞生之初就与我国的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行尽潇湘到洞庭,桃花源里饮武陵。”武陵酒在桃源文化中孕育,生来自带文化烙印。上千年的薪火相传,武陵酒延续着文脉,并在时代语境下,创造出了多元的文化表达形式:
每年5月9日,武陵酒与中国名酒节一起启动品牌日活动,把桃源文化装进酒里;每年9月9日,与粉丝一起体验武陵酒的酿造秘法,把家乡的风土人情文化装进酒里;开启功勋窖池,启动窖主节,把中国古典文化装进酒里;携手王跃文,与湖南的文学巨匠们聊《走神》,把中国文学装进酒里……
在武陵酒这些IP活动中,文化是多种多样,有神秘的桃源传说、有文学、有家乡风土。这些IP活动,有的是武陵酒自己搭台唱戏,有的是与其他平台深度合作。什么是酒文化,就是与酒有关的文化,是酒类品牌把自身的地理、酿造、品牌历史等内容通过某种表达方式传递给消费者,这种表达方式可能是文字、视频,或者是户外广告。
“武陵酒一直在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并做到极致。”武陵酒公司总经理张毅超认为,名酒不止是高品质,更有文化。文以载道,心向美好!武陵酒的文化,始于文学,却不止于文学,它将各种不同的文化装入酒中,回炉重“酿”、再勾调“出厂”,才成就了如今独一无二的武陵酒。让文化渗进酒里,让自己本身也成为文化的一种,或文化的载体,这就是武陵酒“美好”文化的真谛!
来源:红网
作者:杨淑华
编辑:李茜
本文为酒业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