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9月7日讯(记者 杨淑华)在陶渊明的笔下,武陵人生活的桃花源代表了一种理想、一种美好、一个梦境。武陵深处桃花源,那个传说中美丽而遥远的地方,是否也藏着酒的故事?以沙作画,方寸之间有天地;以酒为媒,邂逅美好生活。2023年9月8日,武陵酒用美酒、美食、美景再次重现神秘桃花源,点燃九月的激情,以文化艺术表演唤醒传承记忆,演绎跨越时空的双向奔赴。
穿越岁月,感受武陵厚重文化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在中国,酒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情感的延伸,一种文化的载体。独特的酒文化滋养了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造就了历久弥新的中华气韵。武陵酒传承与发扬中国酒文化的新标杆,以文化赋能品牌,彰显古老文化的独特魅力。
常德,古称“武陵”,是陶渊明笔下一座桃花源里的城市。酒以城名,城以酒兴,拥有悠久历史的武陵酒就源于此。武陵人酿酒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代,这里已有“元月元日饮春酒”的习俗。五代时,以崔氏酒家产的酒著称,有诗云:“武陵城里崔家酒,地上应无天上有”。在宋代此地又酿有“白玉泉”酒,并以“武陵桃源酒”闻名。1952年,在据称有上千年历史的崔家旧酒坊上,建成常德市酒厂,并以古地名来命名所产之酒,谓之“武陵酒”。
当然,武陵酒的独特之处,远不止于此。众所周知,酱香型白酒下沙仪式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呈现出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精髓,传承了中国古代酿酒工艺的博大精深。武陵酒“下沙”也不仅仅只为酿酒,准确的来说,这是一门艺术、一个传统的延续。一直以来,武陵酒都恪守传统古法酿造,坚持一年生产、二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五年窖藏,更是在行业里率先推行一年瓶储期,让武陵酒品质进一步提升。而9月正是每年这个轮回的开始,寄托了对古人智慧的尊重和传承。
“醉”美粉丝节 共赴一场“桃花源里美好武陵”之约
杯里乾坤大,人间滋味长。喜欢酒的人,各有各的原因,各有各的故事。诚然,酒是情感的寄托物和连接器。尤其是从粮食中摄取精华的白酒,贯穿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酒文化和酒精神。从历史深处走出来的名酒,如何历久弥新?如何将传统技艺和美好生活融合?武陵酒正在探索答案。
去年9月,武陵酒一期建成暨产能5000吨下沙,数据显示,该厂区总投资15亿元,规划用地500亩,共10栋酿酒车间,1120口窖池,建成后年产能可达6600吨。新厂区用于储酒的陶坛库共9万只,储酒能力可达4.5万吨。武陵酒以现在的产能以及储酒能力,已是川贵之外最大的酱酒生产基地。
这个最大显然正是武陵酒发展秉承“长期主义”的最佳体现。正如湖南武陵酒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毅超所言,武陵酒有“四个自信”,即:武陵酱香型的品类自信;湖南省唯一国家级名酒的品牌自信;独特的产区优势、独有的酿造工艺、独创管理的品质自信;拥有先进业务模式、创业文化和体系支撑的品格自信。
所有的“自信”,其根本来源就是以消费者为中心,酿造匠心品质。所谓损耗,实际上是高端酒在忠于品质时的取舍,是用心不计代价、用工不计成本、用时不计岁月的实践。而武陵酒一直恪守“12987”的酿造工艺,因地制宜,只为将高品质酱香白酒呈现给众多品鉴者。
今年9月8日,“桃花源里美好武陵”2023年武陵酒最美粉丝节暨下沙大典将在常德开启。桃花源里,有流传千古的歌声,有古老的传统与文化,有那杯令人心驰神往的武陵酒。届时,青年歌唱家宋歌用歌声探寻武陵酒的美好故事;中国沙画创始人苏大宝亲临现场以沙作画为我们演绎一场沙画视觉盛宴;鼓舞表演,演绎跨越时空的双向奔赴……那些被遗忘的酿酒情景、匠人们的故事,都将在这里真实再现。
2023年9月8日,醉美粉丝节,武陵酒邀你共赴一场“桃花源里美好武陵”之约!
来源:红网
作者:杨淑华
编辑:李茜
本文为酒业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