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是有文化传承的地方,在这里有一段中国名酒的传奇佳话,讲述着武陵酒如何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最终成为贵州、四川之外最大酱酒生产基地的故事。这不仅是一瓶酒的传奇,更是一座城市文化的缩影。
穿越历史长河,成就中国名酒的传奇故事
6500年前,中国酿酒史上迎来一次划时代意义的“革命”,在武陵酒所处的常德,有一处名为城头山的地方 ,它被誉为“中国最早的城市”。在这里,先民们开始用富余的粮食酿酒,后人在城头山周边地区发现的陶觚和温锅便是实证, 这两件酒器,没有任何纹饰, 极具原始性 ,它们应是最早的史前酒器。中国酿酒史自此开始 ,这也是关于常德酿酒最远古的记忆。
3000年前的商周时期,常德便出现了精美的青铜酒器,皿方罍被誉为方罍之王,酒以礼成,藏礼于器。1600年前的东晋时期,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更是让常德成为了美酒飘香的世外桃源,成为人们向往的精神家园,那里不仅有桃花盛开的美丽,更有美酒飘香的诱惑。
武陵酒见证了中国酒史的第二次飞跃,在1000多年前,北宋时期,武陵桃源酒法便出现在《北山酒经》中。《北山酒经》中载有酒曲13种,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关于武陵酒的桃源酒法, 其中记载到:“取神麹二十两 ……令净,以水清为度 ……熟后三五日,瓮头有澄清者,先取饮之,蠲除万病,令人轻健,纵令酣酌,无伤。此本于武陵桃源中得之,久服延年益寿。 此方尽桃源中真传也。 …… 凡造诸色酒,经春暖后,即一瓮自成美酒矣。”这一酿酒法与武陵酒如今春季取酒的工艺、纯净优雅的风格如出一辙。
到了现代,武陵酒创造了又一次飞跃,20世纪70年代,武陵酒开始了酱酒酿造,在当时的白酒业界盛传“出了茅台镇酿不出酱香酒”。规矩是用来打破的,1972年,武陵酒根据常德地区的湿地环境,因地制宜创新了酱酒酿造中的众多工艺环节。这些创举,坏了所谓的“规矩”,法之于古而不拘于古,却诞生了有史以来第一瓶属于湖南的酱酒。1988 年,在全国第五届白酒国家质量评比上,武陵酒获得国家质量金奖,成为中国十七大名酒之一、中国三大酱香名酒之一,也是湖南省唯一的中国名酒,被誉为“南国第一酱”。
好山好水酿好酒,最美湿地产区孕育武陵酒的独特口感
中国白酒素有“国酒”之说,一直以来,酿酒便有“天人合一”的哲学,地貌、土壤、水质、空气、气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下,往往越独特的灵秀之地越容易孕育出绵长悠远的名酒文化。
好山好水酿好酒,是共识也是常理。作为中国最美的湿地产区之一,常德为武陵酒的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常德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武陵山脉,沅水、澧水穿境而过,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夏多雨,秋冬寒冷,适宜农作物生长。地势较为平坦,地形以平原为主,土壤肥沃,适合农作物的种植和收获。水资源丰富,有许多天然湖泊和河流,提供了大量的水资源,有利于酿酒过程中的优质水体的供应和质量的控制。这座城市丰富的酿酒文化和传统,为酿酒提供了良好的历史背景和经验积累。
不仅如此,产区更在于广阔的空间,洞庭湖湿地的面积达1680平方公里,孕育了无数的酿酒微生物;微生物菌群数量达2000多万种,微生物的多样性,成就了武陵酱酒的丰富度;这些稀有的微量元素通过氧化反应促进了武陵酒的老熟。
洞庭湖湿地产区独有的地貌环境、丰富水系,独特的酿造微生态环境,使得武陵酒酱香品质独特。而在三代匠人的传承改进中,如今的武陵酒在遵循“12987”传统坤沙酱酒工艺基础上,采取“提前下沙”“整粒泡酿”“高温制曲、高温堆积”三重技艺,增强了酒体风味,凭借名贵焦香、纯净柔和、体感轻松、健康优雅的风格特点成为中国酱香型白酒一大代表。
“行尽潇湘到洞庭,桃花源里饮武陵。武陵酒,是时间的流动;武陵酒,是空间的相通;桃花源里,美好武陵;武陵之美,美在洞庭;武陵之美,美在文化;武陵之美,应传万家。”在今年举办的第二届湖南中国名酒节暨武陵酒超级品牌日上,湖南武陵酒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毅超深情地朗诵,打动了现场许多嘉宾。
如今,常德作为时下湖南最繁荣的酿酒基地之一,其产区价值正与以郡为名的“武陵酒”品牌实现更深度的绑定融合。正如宋书玉所说,武陵名酒丰富产区内涵,坚持品质为先,丰富风格表达,发扬文化特色,在高质量发展的指引下,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为美好生活奉献美酒佳酿,为湘酒打造特色产区贡献力量,为中国名酒发展谱写新的篇章。(文/唐洁琼)
来源:红网
作者:唐洁琼
编辑:李茜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